近日,在四川綿陽三台縣新生鎮德光辦事處,村民意外發現堆放了大量食品、衣物包括汶川地震時分發的部分救災物資的房間,房內物品均已霉爛併發出惡臭。新生鎮承認這批霉爛食品中的方便面、麵包、礦泉水等物資確屬汶川地震時領取的救災物資,部分衣物也是當時接收的捐贈物資。(《信息時報》5月4日)
  救災物資過期並非第一次聽說——2012年,汶川特大地震過去快4年,有網友在北川敬老院走訪時發現,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內存放的婦女衛生巾、醫用口罩等捐贈物資已過期,有的物資尚未開包。輿論紛紛質疑:震後將近4年,救災物資卻儲而不用導致過期,難道要將公眾的愛心永遠封存?對此,當地有關部門回應稱,是“工作失誤”所致。
  此次三台這批救災物資又因何而霉爛?有關人員聲稱,這批救災物資當初送來準備發放時就已發現,一些方便面、麵包、礦泉水已變質,20捆衣物有10餘件已破損(《廣州日報》4月30日)。不管事實如何,霉爛的捐贈物品總是讓人刺目。去年七八月間,甘肅天水遭遇洪水泥石流災害,就在民眾為災區祈福和加油時,一批臨近過期的某品牌飲料被曝被捐贈至災區,引髮網民熱議。
  與捐獻“過期愛心”相比,救災物資頻出狀況,難以物盡其用,倒是普遍現象。通過救災部門捐贈物資,本應有一定的審查程序,而不是照單接收,可三台這批救災物資,既然送來時已變質或破損,為何不做處理?“變質”救災物資的接收與分配為何能一路綠燈?為何當年不按程序申報、登記、拍照然後再銷毀,非要儲存到現在以至被無意間曝光?
  救災物資屢屢“被霉變”也給有關部門提了個醒,對救災物資的管理、分配與發放,必須剋服銜接不力、監管不力等問題,做到統籌發放、及時發放,有剩餘物資應該調配到其他災區,不浪費每一份愛心。必須建立誰接收、誰審查、誰監管、誰發放的責任追究制度,以防基層部門的責任意識也“霉變”。  (原標題:霉變的救災物資給愛心添堵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zzepr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