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記者 劉錕 實習生 方舟
  在尋常百姓心中,對於航天事業的認知更多停留在載人航天上,從神舟系列飛船到天宮一號,再到嫦娥探月,一個個標誌性的航天事件讓國人對航天人豎起大拇指。但對於抵禦外敵,比如戰術導彈的研製,卻是知之甚少,在這個不太為人所知的領域,有一群人正在為保衛國家安全默默工作著,王波蘭就是其中的一個。
  在戰術型號研製這個以“工科男”為主的領域中,她用行動證明瞭什麼叫“巾幗不讓鬚眉”。
  在同事和領導眼中,在專業技術上,她是當之無愧的“領頭羊”;在管理上,她是長袖善舞的“藝術家”。從初出茅廬的年輕設計師,到型號總體主任設計師,再成為總體部副主任,王波蘭用她的堅持和才智,在實現強大國防夢想的徵程上書寫著她的青春夢想。
  內心如胡楊般堅韌
  身為蘇州人的王波蘭,擁有著典型江南女子小家碧玉的氣質,嬌小的身材和笑盈盈的雙眼,讓人完全難以把她和某戰術型號總設計師的身份划上等號。
  但就是這副小小的身軀,在航天領域創造出很多男人都無法達到的高度,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第八設計部副主任、第八研究院某型號技術副總負責人、某型號所級指揮、某型號主任設計師。曾先後榮獲上海市“新長征突擊手”、“上海市科技啟明星”、“第八研究院型號二等功”等榮譽。同事們稱贊她,不愧為航天這個男人扎堆領域中的“花木蘭”。
  工作中,王波蘭是出了名的嚴格,任何一個細節都要追求“零缺陷”。
  王波蘭說,航天事業,特別是她所主攻的導彈研製,關係到整個國家和人民百姓的安危。“保證型號成功是最基本的要求,而我們要追求的是靶場測試零故障、飛行過程零缺陷的目標。因為,任何一個細微的差錯,都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。”
  作為研製的領頭人,王波蘭一直率先垂範,親力親為。
  王波蘭進入航天事業,接受的第一個重擔就是導彈的氣動外形設計工作。簡單地說,氣動外形就是根據導彈的飛行要求確定其外形設計,需要經歷一個很複雜的選型、計算、風洞試驗、優化的過程。試驗時,由於對每一輪的試驗結果都要判斷與理論計算的誤差是否合理、趨勢是否正常。當研發遇到瓶頸,受制於一些技術難題時,研發小組就會常常進行一連好幾天的“攻關”,尋找突破口,睡覺往往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。
  同事柴娟芳說,“一般做實驗,我們都會輪流值班進行數據收集,但是波蘭不放心,通常都會自己長時間守候,有一次試驗進行了兩天半60多個小時,她加起來只睡了6個小時,試驗工人換了3班,她堅持24小時不休,就是為了收集第一手的數據,這樣的研究過程是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辛。”
  一次關於傳感器的攻關試驗,至今令柴娟芳記憶深刻。由於傳感器在不同環境下的表現大為不同,這使研究小組舉步維艱,但王波蘭卻不顧繁瑣,到北京的實驗室做振動試驗,把不同環境下的傳感器表現一一記錄,為後面的攻關試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。“數據收集的過程非常漫長且需要良好的耐心,波蘭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,對她的敬佩是發自心底的。”
  王波蘭開玩笑說:“有一段時間,朋友們常常會說,波蘭,最近喜歡畫煙熏妝啊!感覺不錯哦。”湊近一看,才發現這是長期熬夜與持續工作而產生的黑眼圈。
  在型號試驗常去的西北戈壁灘上,有成片的胡楊林。在領導和同事們眼中,外表柔弱的江南女子王波蘭,內心卻有如西北胡楊般堅韌。這種千年不倒的樹和她性格裡有很多相似處,植物中,她也最喜歡胡楊,她常說:“作為一名航天設計師,只要鍥而不捨,就沒有過不去的坎。”
  細節是成功的制勝武器
  是什麼讓這個江南女子擁有如此強大的內心?王波蘭講述了她第一次進試驗基地的經歷。
  2005年,王波蘭第一次進入位於戈壁灘的試驗基地進行導彈發射實驗,這也是她第一次執行任務。對於這款新型導彈,現場所有的領導都傾註了很大的希望。可結果卻是一連三發都未成功,全場一片寂靜,王波蘭的心被深深一擊。
  這一次鎩羽而歸讓王波蘭接受了心理上的第一次錘煉,也鑄就了她往後工作中的冷靜和沉著。因為那次失敗,她常告誡自己要沉下心來做每一件事,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,這也成為她工作中的制勝武器。 下轉5版(上接第1版)如今再進入試驗場,身為現場指揮的她活躍在每一個角落指導監督工作。試驗場的對講機里迴蕩著王波蘭從調試到發射的每一步的指令,第一時間趕到有問題的小組指導,任務出現失敗後親自察看發彈的所有數據。從進入試驗場的第一時刻到導彈發射出去的前五分鐘,王波蘭幾乎馬不停蹄,不僅保證試驗的質量,更給予在場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鼓舞和信心。
  王波蘭對於自身嚴格要求,對自己的團隊,同樣也是高要求。
  每當接到王波蘭的電話,聽說要到她辦公室去一趟,她的團隊成員們都會很忐忑,因為王波蘭對於細節的要求可是出了名的嚴格。
  飛行試驗前的總裝綜測,她不放過每發、每批之間的微小差異,每一次數據波動,都要追溯源頭,甚至連數據記錄要保留幾位小數點,都做出明確的要求,確保每個細節萬無一失。一次型號飛行試驗出現氣路堵塞問題,現場經過多輪分析討論,定位了問題出現的原因,其中的關鍵就是要繪製出一張氣路示意圖。
  柴娟芳回憶說,她和同事在繪製示意圖時,本來打算簡單繪製一下,示意即可,可是王波蘭認為一定要非常細緻地描述每一個細節。結果經過了不下十遍的修改,把原先潦草的氣路示意圖,畫成了一張氣路“素描”。依托這張氣路示意圖,最終確保了試驗進度不拖延。
  生活中公認的“女神”
  “個人所有的所謂成功,都離不開團隊的共同努力。”王波蘭說,工作中最溫暖的,莫過於當你要去逾越困難時,回頭看到身後有一個堅強的團隊。
  她回憶,2006年走上第三研究室副主任的崗位時,當時室里正處於比較低谷時期,對於年輕的她來說,擺在面前的形勢非常嚴峻。她找室里的每一個成員談心,原想是給大家鼓勁,沒想到大家都在給她鼓勵和信心,“不管怎樣,我們都會支持你”,一句話讓王波蘭深深感動。王波蘭至今忘不了這些暖心的話語,也切身感到一種“家”的溫暖。
  對待工作幾近苛刻的王波蘭,生活中卻是另一副模樣:“溫柔”、“細膩”、“親切”,是大家公認的“女神”。
  “她不僅關心下屬,還會關心下屬家人的健康,時常會照顧和慰問老同志。”“她會在工作之餘和我交流,與我討論生活和專業,還給我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向。”“她既是我們的老師,也是我們的朋友。”同事們談起王波蘭的好,有點剎不住車。
  “波蘭姐對女孩子格外關心。”柴娟芳說,三八婦女節時,她不僅會給女同事派發小禮物,還會在網上團購一些適合女孩子的集體活動,讓天天和“工科男”們一起工作的女生,倍感溫暖。
  王波蘭常形容自己像一個“家長”,主要是要當好家。“當家就是要把握全局,也要事無巨細;既要共同面對困難,也要共同分享成功。”
  同事們對她,除了欽佩,更多的是親近。為年輕人規劃最好的發展方向、為單身青年介紹對象、悉心安排女工活動……同事們常說:“很難想象,工作這麼忙、任務這麼重,她是如何把這些事情都顧好的”。是的,看似柔弱的她,把方方面面都照顧得妥妥帖帖,盡自己最大的努力,用心地經營著她的“家”。相關報道:導彈擊中目標,那是最美的回報刊2版
  (原標題:航天領域“花木蘭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zzepr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